欢迎登录第一财经VIP

×

指数气势如虹,散户满仓踏空,牛市还有机会吗?

叶奇杰

2021-01-10 20:11

过去一周A股三大股指连续上涨、齐创新高,而多数个股呈现下跌态势,牛市方向标的金融板块也未见异动,想必跑输大盘的散户投资者不在少数。那么,这种机构资金抱团行情还会继续下去?散户投资者又该何去何从,是否还有机会拥抱接下来的牛市行情?

刚过去的一周,A股三大股指领涨全球,一举突破2020年7月以来长达6个月的震荡箱体和2018年初的阶段高点,让众人惊呼牛市彻底到来。然而,这头牛似乎有所不同,相较于指数量价齐升、气势如虹,沪深两市下跌个股从周一1100家升至周四3282家,周四创业板蓝黄线相差最高竟超5%,中小盘个股下跌尤为惨烈。权重股与中小盘股撕裂感上演到极致,有人称之为“股灾式牛市”,手握非权重股的散户备受煎熬,苦不堪言。

一边是指数持续上涨,以白酒、汽车新能源为代表的板块屡创新高,另一边是中小个股连续下跌,多数板块屡创新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这一现象在2020年初就已显现,不过在2020年底至今才愈演愈烈。人所共识的“结构性牛市”实际上其实就是,少数优质龙头股趋势性上涨,多数中小盘股资金关注日益减少、落后大盘。优质大盘权重股、龙头股能容纳大量资金,又极少有暴雷风险,机构资金趋利避害的本质,使得其对这类个股抱团现象日益凸显。在筹码锁定后,随着年末年初之际布局资金和跟风资金涌入,就出现了权重龙头股加速上涨态势。到2020年底,沪深两市不可避免地上演了机构资金抱团占少数的优质权重龙头股轮番上冲,中小盘股缺少承接、践踏下跌的戏码,连以往小而美的题材公司都变成了一地鸡毛。

很多“后知后觉”的散户投资者因持有中小盘股而在牛市里面损失惨重,收益率可能也远远落后于持有基金的小白投资者,个中酸楚,唯有自知,更别说牛市“获得感”了。那么,面对机构资金抱团行情,散户投资者还有机会吗?又如何在牛市中收获满满?

首先,机构资金抱团行情不是首次出现,也不会永续持久下去,重要地是坚定牛市信念。实际上,大多数散户投资者都是持有中小盘个股的,这种“满仓踏空”的感觉确实不好受,却也不是第一次出现。拿最近两次行情来说,14年底至15年1月和17年底至18年1月左右,也是资金抱团大金融等少数权重板块,指数连阳,多数个股下跌。这次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白酒板块成了领头羊,一向作为“牛市风向标”的大金融板块表现却差强人意。白酒板块是多数人低配板块,金融板块却聚集了太多散户,可见历史又不会简单的重演。这时候,很多人忍不住割肉去追逐“热得烫手”的机构抱团板块,其结果从历史来说却无一例外大概率继续满仓踏空乃至成为接盘侠。此时,最重要地是坚信牛市就在眼前,或许接下来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否则应该做的就是撤离股市,避免类似于18年1月后的雪崩。

其次,投资是一场修行,有了牛市信念就应默默坚守,“消灭一切低估值”是牛市的必然规律,机会可能就在眼前。这段时间,想必很多没有持有优质龙头权重股的投资者内心是煎熬的,沉淀下来思考自身错在什么地方,让子弹再飞一会,不要被市场拨弄内心琴弦而盲动丢掉手中筹码。万事万物皆有规律,市场风格会不断切换,而牛市“消灭一切低估值”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如果认真检视了手中股票是低估的,那么,此时最好的方式就是持股不动而不是割肉追高。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都要以安全为第一原则,避免追高被套。要知道中小盘优质股在15年1月后都上演了暴力上涨,龙头权重股却止步不前了。这次中小盘股下跌挤水分对仓位没有打满的投资者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跌出来的机会?以前喊优质中小盘股是“小甜甜”,现在又喊其为“牛夫人”的行为是万万要不得的!

最后,市场永远是对的,要懂得顺势而为。无论在欧美市场,还是在A股市场,大盘走向都是由大资金决定的,这部分资金代表的是市场精英群体的力量,游资、大户在这些大资金面前都是不值一提的。尽管A股存在“割韭菜”说法,但机构资金行为都有其合理性。投资者需要深度拥抱市场、深入分析市场、及时跟随市场,认清自己定位,做出正确选择往往比频繁换股、努力捕捉每一次市场机会更重要。抛开这次机构抱团行情,反思自己从过去到现在是否真的跑赢了市场?是否做到了顺势而为?绝大多数普通散户投资者在资金实力、信息收集分析能力、专业投资能力等方面都是远远不及机构投资者的,跑输大盘的投资者也在情理之中。毛主席教导我们不能打“没准备没把握”之仗,很多投资者却总是自信能够战胜市场,一通“精明”操作下来落得“一赢二平七亏”也不无道理。学会“顺势而为”,做市场跟随者而非想着成为“逆天改命”者是一种理性选择。

“市场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市场风格变化万千,市场大势早已显现,让我们去感受、去拥抱、去获得属于你我的那片投资“蓝天”,A股历史也必将由我们创造!

互动·0

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